准妈妈读这篇文章前,先来回答下面 3 个问题:
1、你是不是翻身、站起来的瞬间屁股或大腿根部很痛,坐着、躺着不动的时候就不痛?
2、你是不是两腿分开的时候很痛,甚至有时候腿不能分开?
3、你是不是走路的时候很痛,严重时甚至没法正常走路?
以上所说的这些症状,如果你有一条或几条中招了,那么很有可能遭遇了孕期耻骨痛。
很多准妈妈都有这种情况,这其实跟怀孕期间的一些生理变化有关。今天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具体的原因,并分享一些减少疼痛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耻骨在哪里:
相信很多准妈妈听说过,胎宝宝在临产前都会入盆,这里的“盆”指的是“骨盆”,骨盆前面的两块骨头就是耻骨。
会阴上方有块硬硬的、比较突出的部位,这是两块耻骨连接的地方,叫做“耻骨联合”。
怀孕后,身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使耻骨连接的部分变松弛,间距增宽 2~3mm。这样能给胎宝宝更多的生长空间,也有利于他将来能顺利出来。不过骨盆处的关节也变得相对不稳定,有些准妈妈会发生骨盆关节僵硬,或者由于活动时受力不均,容易出现耻骨痛等不适。等到生完后 6~12 周,大多数妈妈的疼痛感会明显缓解。
耻骨痛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具体来说,骨盆前方会隐隐作痛,腰背部、大腿中间、腿部以及臀部也酸痛。准妈妈换姿势时,比如翻身、站起来的瞬间,疼痛感会加重,走路时更是疼得厉害,只能慢慢走。
严重的时候,骨盆前方会疼得非常厉害,骨盆周围也会痛,准妈妈会感觉这些部位不能动,一动就痛,甚至没法翻身和走路。
有的准妈妈耻骨联合处先天比较薄弱,或者因为突然改变动作,用力过猛或不均,或者顺产时胎头过大、过硬以及宫缩过强,可能会导致耻骨间距增宽超过 10mm,也就是发生耻骨联合分离,这时候疼痛感会比较严重。
耻骨联合分离在怀孕晚期、顺产时或产后都有可能发生,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会被忽略,延误诊断,导致病情加重。
所以,一旦你发现骨盆前方及周围隐隐作痛,就要开始警惕了,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
耻骨痛或多或少会影响生活,除了咨询医生的建议,准妈妈平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能减少一些疼痛感:
注重休息
多休息,减少站和走的时间。睡觉时最好左侧卧,可以在两条腿之间放一个小垫子。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准妈妈需要卧床休息。建议睡硬板床,移动脚和屁股时尽量双腿并拢,动作缓慢,坐起来的时候可以在腰背部垫一个软枕。生完之后,睡觉时建议仰卧或往没有会阴伤口的那边侧卧,直到疼痛消失,去医院检查后没有异常、功能基本恢复。
生活中有一些姿势或动作很容易引发耻骨痛,要尽量避免:
-
不要长时间坐着或站着。
-
避免一些需要腿张得太开的动作,尽量保持双脚并拢。比如少爬楼梯,上下床、上下车的时候注意膝盖并拢。
-
避免下蹲、盘腿,也不要单腿站立,比如单腿站着穿裤子,而是要坐下来穿。
-
避免负重的动作,比如拎重物、抱孩子等,家务活尽量让家人帮忙分担。如果外出需要带一些东西,尽量背小的双肩包,而不是单肩包,以免骨盆受力不对称,容易疼痛。
此外,走路时记得穿柔软舒适合脚的平底鞋,用小碎步慢慢走。如果痛得厉害,走路困难,可以用拐杖。
用束带或骨盆矫正带把骨盆绑紧固定住,可以减少骨盆错位,减轻耻骨痛。
准妈妈可以和家人一起,跟医生学习绑骨盆的具体方法,然后回家操作。
补钙
平时要注意多补钙,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奶制品、虾皮、芝麻、杏仁、西兰花、鲫鱼、鸡蛋等。如果这些食物吃得少,也可以吃一些钙剂。
维生素 D 能够促进钙吸收,所以准妈妈要适当晒晒太阳,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或者也可以吃维生素 D 补剂。
吃止痛药
如果准妈妈感到疼痛难忍,可以请医生帮忙开些止痛药,医生会选择对胎宝宝没有影响的药物,不用担心。
耻骨痛让人难以忍受,所以发现迹象后,准妈妈就要及时咨询医生,及时处理和改善。
如果你没有遭遇耻骨痛,也要做好预防,平时注意补钙,适当晒晒太阳,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胎儿长得过大。生完后的 48~72 小时内,下床动作要缓慢,产后开始锻炼的时间不宜过早,要根据身体情况量力而行,具体可以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