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时候,最管用的还是悄咪咪地看个怪力乱神的鬼故事,马上前胸后背都拔凉拔凉的了。三观还没形成的宝宝也老爱听这些神叨叨的故事,我们到底要不要给TA讲呢?
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
这还是那个熟悉的APP吗?走错片场了?
emmmm,并没有
农历7月,猛鬼放暑假,我们“最凉快”的中元节很快就要到来了,我等看聊斋志异长大的奔三奔四小仙女最喜欢的祭祖节日就要来啦。七夕的时候收割一拨男神的爱心,7月半再收割一拨来自祖上的爱心,完美!
中国的孩子,就是要懂得香火是啥子呀。奶奶初一十五去庙里拜拜,拜的是什么呢?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打翻了炼丹炉,为什么太上老君气得吹胡子瞪眼的?盘古开了天地,为什么还要女娲炼五彩石去修修补补呢?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宝宝当然不能忘本,在祭祖仪式里,认识自己不曾见过的祖先,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以及那些随着时光流逝变得虚无缥缈的人和事。鬼怪乍一听简直恐怖,但如果是亲密的家人离开人间,又恨不得幻化成鬼神常能相见。
鬼神的亲疏远近,不过也是人之常情。一碗柴火饭,三杯加饭酒,燃起香烛,宗族相聚,唠唠家常回忆往昔,正是让孩子发现自己从哪里来最好的契机,炎黄子孙涌动的血脉就这样代代相传,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
盘古开了天地,女娲捏了小泥点子,在历史记录以前发生的神话叙事时期是奇幻文学灵感诞生的集中诞生地,如今大家伙儿最爱的热门IP,甚至架空的奇幻小说,无不来自于那个没有历史填充、全靠奇幻撑起来的大时代(也就千千万万年吧)。
中国传统文化历(tai)史(duo)悠(tai)久(za)博(ji)大(bu)精(zhu)深(a),想让宝宝成为知书达礼的新时代书生/小姐小花,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用宝宝能接受的方式给予宝宝最好的家园教育,不仅来自母胎,更来自沧海桑田数千载的中华文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讲真,我们文化的根基,高山流水写意隽永的美,需要一双通透洞察的眼睛。沉浸在人间烟火气里,在古典文化中熏陶成长,宝宝才会长成我们期盼的博闻广识、知书达礼的谦谦君子。
给孩子看到文艺作品,不管作为国学启蒙,还是作为晚安故事,都不能让它们成为孩子的童年阴影,像《聊斋志异》之类百鬼夜行的剧情,宝宝是万万不能看的,我们这一代是被吓大的,孩子这一代祖国的小花花还是要保护一下下。
除了内容要安全,剧情丰富饱满、深入浅出也很要紧,让宝宝觉得有趣才能有继续探索学习的欲望,像记住游戏NPC一样去记住每一个各怀绝技的神怪,对于宝宝来说,简直不能更好玩。
角色扮演类的亲子互动绘本很适合用来学习这种人物庞杂故事体系四处延伸的内容,是宝宝迅速get到剧情的好帮手,让宝宝来演绎,记忆会更加深刻。
西游记
封神榜
中国神怪亲子剧场
熊亮中国绘本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短片
神笔马良
哪吒闹海
女娲补天
崂山道士
天书奇谭
济公斗蟋蟀
人参娃娃
有求必应
雕龙记
长片
大闹天宫
金猴降妖
宝莲灯
魁拔
大圣归来
阿唐奇遇
小门神
捉妖记
有空的时候带宝宝感受一下这些神怪书籍和电影,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圣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