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的儿童观,一张图就理清

(一)外国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1.被压抑的儿童观时期
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儿童的权利与价值并没有收到重视,被称为被压抑的儿童观时期。
(1)儿童是“小大人”
(2)儿童是“有罪的”
2.发现儿童的时期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儿童的灵性被发现,出现了儿童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新的儿童观。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应该像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儿童是“白板”
(2)儿童是“成长的植物”
(3)儿童就是“儿童”
3.儿童中心论时期
(1)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
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机能心理学影响,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其儿童观主要反映在他对生长、发展的解释之中。杜威反对把儿童看作是无知无能的人,认为儿童身上蕴藏着学习和成长的力量与能力,其对童年生活价值的确认丰富了儿童观的内涵,标志着对儿童认识的一个新的高度。
(2)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家蒙台梭利吸收了了当时医学、生物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等自然的研究成果,结合地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秉承了卢梭等人的“儿童本位”和“内发论”传统,提出了“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以对儿童的重视与尊重为基础,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动来自儿童内部。
(二)我国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1.儿童是“私有财产”
2.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3.儿童是“工具”
总之,儿童观的演变使我们明白,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认识儿童的发展;要合理地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儿童的发展;不可忽视社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幼儿教师考编# #幼师考编# #幼教考编# #幼教考编上岸# #考编上岸#

几种不同的儿童观,一张图就理清

上一篇 2023年5月14日 下午5:15
下一篇 2023年5月14日 下午5:24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