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疫苗糖丸左腿瘫痪维权艰难

配图

 

为了预防疾病而接种的疫苗,有可能成为致病的元凶似是而非的鉴定结果,让这些家庭的维权之路充满艰辛面对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孩子没有保障的未来,家长们都感到迷茫

很难想象,服下一颗小小的预防疾病的糖丸后,山东的胡海涛夫妻4个月大的孩子左腿竟瘫痪了。类似的因疫苗引起后遗症的孩子全国每年都有一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这些家庭除了要承受孩子今后难以完全康复的痛苦,往往还要面临维权的艰难,急需得到社会更多关爱。

河南女孩陈逸卓,2012年曾因注射流感疫苗和百白破加强疫苗险些丧命。

 

突来的灾祸

2005年,胡海涛夫妻带4个月大的儿子在山东泗水泉林镇卫生所服下第三颗糖丸,却没想到,这一粒本是用来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小药丸,给儿子和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服用糖丸14天后,儿子胡兵出现了低烧等不良反应。“拉稀、昏迷、呼吸衰竭。到医院以后就心衰,住院的当夜就下了病危通知,孩子也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胡海涛说,当时的场景一直历历在目。

经过3天的抢救,孩子终于转危为安,但他的左腿却瘫痪了,医院给出的结论是小儿麻痹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突然瘫了,胡海涛说:“当时就诊的各级医院都对病因含糊其辞,只说是病毒感染,但到底是什么病毒感染,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

同样也是吃糖丸,临沂的小伸伸也有着类似的遭遇。2000年3月,小伸伸的出生给家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同年5月,孩子的父亲从当地卫生防疫站 拿回了孩子出生后要服下的第一颗糖丸,给孩子服下。没想到的是,12天之后孩子开始发烧。开始夫妻俩以为孩子着凉了,带着孩子去了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可 到医院的第二天,孩子不仅烧没退,双下肢也没法动弹了。

孩子的父亲告诉记者,目前孩子双下肢严重残疾,两腿长短相差七八公分,粗细也不一样。每年的寒暑假,他都会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还有一些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直接确定和疫苗有关,但家长和孩子都已陷入深深的痛苦中。6岁的山东淄博小姑 娘张丽炀在接种疫苗后不久也突然得了一场重病。2012年12月16日,小炀炀注射了一针水痘疫苗。12月25日早晨,她开始觉得腰有点疼,嚷嚷着难受。

让小炀炀一家没想到的是,孩子的病情迅速恶化,肚脐以下渐渐没了知觉。孩子的父亲张贡献迅速带着女儿来到济南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当天晚上的值班大夫初步认为孩子得的是格林巴利氏综合征,因为这种病和急性脊髓炎症状差不多,但到第二天,大夫诊断说是急性脊髓炎。

目前,炀炀肚脐两寸以下仍没有知觉,她每天都要在淄博市罗村镇的一个理疗店里接受针灸治疗。天天扎针的日子他们已经过了10个多月。理疗店医师史纪明告诉记者,经过漫长的治疗,“有恢复的希望,但非常渺茫。”

原本喜欢唱歌跳舞的炀炀,不得不天天躺在床上,陪伴她的是爸爸手机里的动画片。

 

疫苗怎么了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些家庭难以承受,也让他们知道了一个新名词——— 疫苗后遗症。但令他们不解的是,为了预防疾病而接种的疫苗,为何有可能成为致病的元凶。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要搞清楚疫苗后遗症的原因,就必须知道疫苗的原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预防接种手册》介绍,外来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当这种病原微生物再次 侵犯人体时,抗体就会发挥作用将其清除,避免再次感染。这就是为什么得过麻疹的人不会第二次感染麻疹的原因。疫苗接种就是模拟了这一过程,只不过疫苗接种 中的病原体经过处理,已经丧失了致病力或毒性,可以让人体在不生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但也就是这个机理,令一些自身免疫系统有缺陷的人面临不可预知的风 险。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告诉记者,如果自身免疫系统有缺陷,当疫苗中的病原体攻击人体的时候,不能引发相应的抗体,反而会入侵人体的神经系统。

这也就是为何胡兵在服下糖丸这种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疫苗之后,反而成为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原因。

王宇表示,疫苗接种后出现的突发性反应有很多种,有些患者会出现突发性水肿、癫痫等即时的过敏反应,经过即时处理后可以完全恢复,但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影响,经过确切分析诊断,确认儿童是接种本身引发的不可逆的损坏,这种不良反应即我们俗称的疫苗后遗症。

张贡献说,在炀炀发病前,他从来没听过“急性脊髓炎”这种病,更没想到接种疫苗还有可能引发疾病。都是为了孩子好才去打这个疫苗,不料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在《预防接种手册》里,记者看到有一章名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与处理”,专门收录了相关的内容,但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家长对此关注度不高。《预 防接种手册》里专业的词汇、现实中发病率不高,尤其是一些防疫接种部门淡化忽略的处理方式,令很多家长对“疫苗后遗症”非常陌生。

王宇表示,理论上,疫苗后遗症可以通过对儿童进行预防性排查加以避免,但实际上无法做到。“免疫功能低下在临床上无法判断,检测技术现在也达不到。”他说。

 

艰难的维权路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11年和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登记的接种报告约为5亿剂次,而疫苗严重异常反应率在百万分之一左右。虽然这个概率很低,但由于疫苗后遗症被认定是“不可逆的损害”,这些患者将来在生活中要面临很多问题。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疫苗不良反应疑似病例的家庭,在承受孩子伤残痛苦的同时,还普遍面临鉴定困境,鉴定维权之路漫长而痛苦。“偶合”“不能排除”“无法确定与疫苗无关”等似是而非的鉴定结果,让这些家庭的维权之路充满艰辛。

在鉴定维权期间,胡海涛露宿过街头,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就这样在山东、北京连续奔波了14个月,他终于在2011年8月24日拿到了胡兵的鉴定结果,“损害程度二级丁等,是属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拿到鉴定书,胡海涛足足哭了两个小时。

“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高兴的是什么?孩子这个事终于有个说法了。难过的是什么?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终生残疾了,一辈子无法完全康复。”胡海涛说。

淄博的张贡献目前还在鉴定这条路上艰难前行。今年他向淄博市疾控中心提起市级诊断申请,诊断结论是“和疫苗无关”。张贡献一家不服,又向淄博市医学会提出市级鉴定申请,目前结果还没出来。

记者了解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明确规定,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可以在收到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对设区的市级医学会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申请再鉴定。

 

谁来关爱无辜的孩子

除了维权路上的艰辛及因孩子治疗所欠下的债务压力外,最让张贡献难以承受的是孩子的恢复难题。“如果一辈子这样的话,她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张贡献说他经常情不自禁地这样问自己。目前,张贡献和妻子的生活重心就是带炀炀治病,做康复训练。

炀炀妈告诉记者,孩子生病后性格改变了许多,原来那个爱玩爱笑的小姑娘现在变得有些沉默寡言。炀炀喜欢热闹,记者的到来让她开心了不少,也让家里又充满了孩子久违的歌声和笑声。

采访中,一些孩子患有疫苗后遗症的家长表示,希望在伤害发生时,国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或适当补偿,尤其在发病初期。

小伸伸的病最终被认定为疫苗异常反应。尽管拿到了鉴定结果,可最初赔偿的金额让孩子家长无法接受,“当时说,只能赔偿800元到1500元。我 们不同意。我们当时没提出具体的赔偿要求,但这么点儿钱,我们肯定不同意。”为了给孩子讨个说法,孩子的父亲奔波了7年,期间工作也丢了,但终于在 2007年拿到了第一笔10万元的赔偿金,之后又陆续拿到一些赔偿金。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疫苗异常反应诊断和鉴定由地方完成,对于各省已认定的疫苗后遗症患者,国家按照本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补偿年限给予补 偿,目前最高可达30万元。但对于遭遇不幸的家庭来说,这并不能带来多少安慰,面对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孩子没有保障的未来,家长们都感到压力很大,迷茫而不 安。

他们希望能建立疫苗损害救助机制和基金。胡海涛说,如果厂家能为每支疫苗支出一分钱建立基金,这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有了这些钱,孩子们就不会错过最佳的康复治疗期。

据了解,我国目前免费接种的疫苗有十余种,而某些疫苗像糖丸等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多次服用,这无形之中也会令疫苗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王宇表示, 国外现在已经研发成功多合一的疫苗,可以让孩子一次接种多种疫苗,此外我国的疫苗虽然也在不断更新,但有些疫苗生产仍然沿用多年前的技术,这些都是目前我 国预防接种面临的问题。

(1)
上一篇 2023年5月13日 下午3:05
下一篇 2023年5月13日 下午3:34

相关推荐

  • 您 1 岁的发育里程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他的眼睛是棕色的,或者他的笑声中夹杂着可爱的小嗝嗝一样,他的身体和认知发展也完全是他自己的。

    2022年8月12日
    13
  • 妈妈说,出生时没有胆囊的婴儿如此黄,看起来就像用荧光笔染过一样

    他的妈妈说,一个天生没有胆囊且需要肝移植的婴儿黄得发黄,看起来就像是“用荧光笔染上颜色”一样。犹大·布鲁克斯 (Judah Brooks) 在怀孕期间非常健康,但几天后,27 岁的…

    2023年2月26日
    6
  • 5 种保证提高宝宝创造力的方法

    任何走进婴儿用品店或玩具店的父母都可以证明,市场上有大约一百万种不同的产品据称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我无法验证所有这些产品的声明,尽管我确信其中一些至少有一点帮助。在你跑到这些零…

    2022年7月6日
    37
  • 预防宝宝过敏,家长首先要避免这些误区

    虽然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身体机能指标,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也是对人体有影响的。增强体质、强身健体可以预防过敏,同时从生活细节中加以注意,也可以帮助宝宝打败过敏。 不要追求无…

    2022年12月20日
    13
  • 妈妈在午睡时与新生儿“孪生”病毒式传播:“一张照片中的母性”

    更多关于:母亲30 岁的妈妈在生完第二个孩子几天后去世:邦德“永远不会被打破”30 岁的妈妈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几天后去世:邦德“永远不会被打破”我是“荡妇”因在公共场合哺乳而感到羞耻…

    2022年12月20日
    46
  • 婴幼儿该喝什么水比较好?

    宝宝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大到应该吃什么奶粉,小到该喝什么水(六个月以前不需要直接喝水哈!不要逼着宝宝喝水哈!),都会让家长格外挂心。 有人说,孩子不能喝矿泉水,因为「可能含有…

    2023年2月19日
    28
  • 席亚拉透露金卡戴珊给出了很好的育儿建议

    席亚拉透露,最好的朋友金卡戴珊一直在为她的第一个孩子的到来提供有用的建议。 “我们从女人的角度考虑了真正私人的事情”,Kim 的 Ciara 说。Ciara 正在期待她与说唱歌手 …

    2022年9月12日
    15
  • 官员说,没收的小狐猴在佐治亚州动物园找到了新家

    两只小狐猴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异国情调的农场动物救助中心找到了新家。根据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说法。装载错误官员说,这些年幼的狐猴被带到了哈特县的避风港动物园。他们说,在非法住宅中…

    2022年10月17日
    21
  • 在新生的战壕里,我对父亲的定义有了新的意义

    我儿子出生时,一位男性助产士教我丈夫 Jeremy 如何使用枕头进行母乳喂养。他们对待这项任务的认真态度既令人心旷神怡,又非常有用。一两天后,半夜在家和一个不会衔乳的新生儿在一起,…

    2022年11月21日
    9
  • 如果你的早产儿生病了怎么办

    当您的宝宝生病时,决定是否给您的医生打电话始终是一个挑战。对于带着早产儿回家的母亲来说,焦虑会让这个决定显得更加难以承受。每一次尖叫,每一次哭泣都显得很可怕。尽管医生会尽一切努力在…

    2022年8月6日
    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