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人不应归咎于儿童常见的言语障碍

悉尼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奶瓶、奶瓶和吸吮拇指在生命早期不会导致或加重儿童最常见的语言障碍类型——语音障碍。

这项发表在

Folia Phoniatrica et Logopaedica

上的研究检查了 199 名澳大利亚学龄前儿童的吸吮行为,以确定儿童使用假人、使用奶瓶、母乳喂养或吮吸拇指的历史是否会影响这种常见言语障碍的存在或严重程度。

主要作者 Elise Baker 博士说,虽然使用假奶嘴或奶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研究表明它们与儿童的大多数语言问题无关。

“有一种误解认为假人会影响儿童学习或练习语言的机会,但我们的研究表明,早年使用假人与最常见的儿童语言问题的存在或严重程度之间没有联系,”语言病理学家贝克博士说来自悉尼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语言迟缓儿童来说,问题与嘴巴无关,而与儿童如何学习语言的声音系统有关。”

贝克博士承认假人是有争议的,研究表明使用假人有利也有弊。

“假人可能有一些好处,例如帮助早产儿发展吸吮技巧、减少医疗过程中的疼痛、降低发生过敏的风险,甚至可能降低 SIDS 的风险。”

“另一方面,它们还与胃肠道感染、更多的耳部感染、不正确的咬合、肠梗阻和母乳喂养时间缩短等问题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父母被要求填写一份详细说明孩子吸吮习惯的问卷,研究人员直接评估孩子的言语,以便对有和没有语音障碍的人进行比较。

当孩子难以学习如何在正确的环境中正确使用语音时,就会出现语音障碍。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可能会在像“bus”这样的单词的末尾正确使用“s”,但是当面对以两个辅音开头的单词时,他们可能会说“poon”代表“spoon”,“tar”代表“star”。

研究结果显示:

9% 的儿童接受过母乳喂养(其中三分之一的儿童母乳喂养超过 12 个月);

3% 使用过奶嘴/奶嘴(其中四分之三的孩子使用奶嘴/奶嘴 12 个月或更长时间)

9% 使用过奶瓶(其中四分之三的孩子使用奶嘴/奶嘴超过 12 个月)

个月),

1% 的人吸吮他们的拇指/手指。

营养或非营养吸吮习惯与语音障碍的存在或严重程度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关联。

合著者 Sarah Massosa 博士说,该研究并未忽视长期使用奶嘴、奶嘴或其他吸吮工具对健康和发育的其他影响。

“此外,虽然我们已经排除了与最常见的语言障碍形式的联系,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是否与口齿不清等不太常见的问题有任何关系,”健康科学学院的马索博士说。

儿童语言问题有多普遍?

澳大利亚最近的一项研究确定 3.4% 的儿童在 4 岁时患有言语障碍。

澳大利亚统计局记录了 2017 年大约 340,000 名 4 岁和 5 岁儿童参加学前教育项目。研究人员估计,这些儿童中约有 11,560 人患有语言障碍,其中 10,404 人可能是最常见的类型;语音障碍。

“如果不及早治疗,言语问题与阅读和写作困难、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关,”马索博士说。

父母什么时候应该寻求帮助?

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儿童的父母中有四分之一担心他们四到五岁孩子的讲话,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就他们的担忧采取行动。

“当一个 18 个月大的孩子没有开始交流和使用单词时,或者当一个两岁的孩子少于 50 个单词并且没有把两个单词放在一起时,父母应该担心,”贝克博士说。

“如果一个孩子四岁了,他们的言语仍然难以理解,我当然会建议父母向合格的言语病理学家寻求帮助。”

该研究是悉尼大学、查尔斯特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英国)之间的合作,并得到了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的资助。

(来源:

悉尼大学

Folia Phoniatrica et Logopaedica

上一篇 2022年8月6日 下午3:00
下一篇 2022年8月6日 下午3:01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