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需要的,肯定是三大类能力: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1.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产生的需求。这一能力要求人能理解人工智能,改进或发展人工智能,或者至少能够与人工智能工具和谐相处,并利用工具做事,正如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发展自己的事业版图。
我们首先要知道,与智能世界相处,基础思维能力仍然是重要的。
任何时代都需要学习。我并不反对按部就班的基础教育,从小打下语文和数学基础,这是很好的。智能时代,知识技术更新很快,人们需要的是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让自身更新的速度与时代匹配。而自我学习能力,最需要的是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阅读能力和数学抽象思维不是人类的本能,必须通过系统化教育打好基础,但我不赞成僵化灌输的教学法。对语言、数学的理解需要更重视基础思维,而并非简单记住解题技巧。学习语文、数学,不是学习背诵和计算,而是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内涵、抽象思维的逻辑。人工智能程序的基础仍然是语言概念表达和数学逻辑思维。
未来围绕人工智能会有一系列衍生职业甚至行业,即使不懂得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原理,只要能充分理解它的应用场景,也仍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完成营销和客户服务,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市场数据分析,将人工智能用于改善物流或者减少系统功耗,提高效率,更方便快捷地改善社会生活。
2.与人相处的能力
第二种能力,是人际沟通领域的需求。以我个人的判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仍然是不可被机器取代的。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即使人工智能进一步快速发展,它们在理解人类世界和人类心思上仍然有较大差距,因而不可能完全替代人际沟通。尤其在人工智能接管大量基础单一型工作之后,人与人沟通会是需求更广的领域,剩下的绝大多数职位和需求可能都集中在需要人与人大量沟通协作的板块。
想要跟得上智能时代的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一份工作可以一成不变地做一辈子。标准化工作都容易被机器自动化,而非标准化工作,一般都意味着大量不确定性,需要不断磨合、团队协作、沟通、修改、随机应变、相互妥协。例如一个节目摄制组,一些形成惯例的机位摄制将可以自动化运行,一些基础脚本和服务工作可以交给人工智能,但是每期节目仍然需要在现场大量做临时调整、与参与节目的嘉宾沟通、与节目的创意人员沟通,需要人与人协作。未来在情感关怀与陪护、人的社交娱乐方面,也会有更多基于人与人心灵沟通的需求。
3.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第三种能力,是我自己更为看重、未来也更需要的关键性能力,那就是做那些人工智能难以做好的事情,给人工智能指引方向。第一种能力只是围绕人工智能工具做现有的事,而第三种能力是去开拓人工智能仍然难以做到的事。
在这个领域,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仍然做不到的。这些专属于人类心智上的皇冠,一定是未来需求最强烈的能力。
什么是人工智能不具备的能力?
人工智能不具备的能力,核心中的核心是:世界观和创造力。
我自己琢磨了很久,才把这两个关键词锁定。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有不少能力人工智能目前尚不具备,还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算法的突破,才可能有所进展。这些能力包括综合掌握各种常识、具备抽象思维、跨学科认知、感知他人心思和情感、具有元认知、对不确定价值目标进行抉择等。将所有这些具体的能力汇集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可以总结为两点:世界观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