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体举报的「铁笼孤儿」,他终于说出真相

2017年7月,一条视频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


视频中,两个12岁的小男孩赤裸着上身,手上戴着拳套,被关在黝黑冰冷的铁笼内。



他们一看见对方,就挥出手中的拳头。


你一拳,我一拳,每一拳都使尽全力,每一拳都凶狠凌厉。


哪怕打出鼻血,随手一擦便再次跟对方扭打在一起。


他们就像两头被逼入绝境的野兽,在铁笼内贴身肉搏。


铁笼外,人声鼎沸。


一群成年人手持相机疯狂按动拍照键,他们眼神兴奋,口中不停发出欢呼声,期望铁笼内的男孩打得更加激烈。



视频一经上传,网友们炸了锅。


这么小的孩子不坐在课桌上,竟然关在铁笼中格斗。


21世纪的中国,还会发生这种事?


没过多久,男孩的身份曝光,组织这场格斗的俱乐部也被网友扒出。


两个孩子分别叫小龙和阿杰,他们是四川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的孤儿,视频中的画面,是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格斗商演。


在许多网友眼里,格斗和黑拳没什么两样,都是黑暗的产物。


于是,他们将“儿童地下黑拳”“非法收养”“利用孤儿牟利”“人身控制”等帽子死死扣在俱乐部头上。


有人向上举报,有人对俱乐部口诛笔伐。


就连许多媒体也用《活在笼子和自由地饿死,选哪个?》《在笼内格斗的孤独儿童》等标题勾起读者对孩子的同情,对俱乐部的仇恨。


风波越闹越大,可他们骂对了吗?



恩波格斗俱乐部真是圈养孤儿的奴隶工坊?孩子们真是被迫沦为赚钱工具的可怜人?


谜底揭开,真相出乎意料。


小龙和阿杰来自大凉山。


很小的时候,小龙的爸爸就死了,妈妈受不了这里的穷苦生活,没多久便背着他离开了这个家,留下孤苦伶仃的小龙。



没有收入来源,他唯有靠邻里的救济活下去,三餐只有芋头啃,一套衣服穿到烂也没法换,甚至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只能踩着拖鞋四处求施舍。


阿杰的双亲都去世了,剩下他、姐姐、妹妹和爷爷四人相依为命,靠着几亩地勉强过活。


彼时的他们,对未来没有憧憬,只想着能不能吃到下一顿饭,甚至有过偷窃、抢劫的念头,直到遇见恩波格斗俱乐部。


它并非声名狼藉的黑心拳馆,而是我国最顶尖的综合格斗训练馆之一。


创始人恩波的身世和小龙、阿杰相似,8岁丧父,打小就过着苦日子。


他后来通过练散打,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方才改变命运。


因此,恩波再清楚不过,如果没人管这些孤儿,他们只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2001年,退休后的恩波拿着多年攒下的积蓄,在成都创办了恩波格斗俱乐部,专门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


成立至今,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了400多名孤儿,分文不收,免费传授格斗技巧,试图改变他们暗无天日的人生。


孩子们来到这里以后,伙食不再是冻得像石头一样的芋头,而是牛奶、鸡蛋和牛肉。

无需担心有上顿没下顿,每一餐都可以吃得饱饱的。



周末休息的时候,教练还会带着他们去欢乐谷、电影院玩。


这是大山里的孩子们从未想过的美好生活。


恩波甚至想解决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都来自大凉山和阿坝,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更别提识字。


可找了附近的几所小学和初中,没有一个愿意收留,不是嫌弃文化基础差,就是顾虑没有居住证。


即便送过去了,没几天又将孩子退了回来。


为此,恩波只好自掏腰包请了4名老师,教孩子们念拼音、写汉字。


面对恩波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群从未感受过父母疼爱的孤儿,切身体会到何为关心。


于是,他们都亲切地喊恩波“干爹”。



恩波既是慈母,也是严父。


俱乐部不收学费,导致收入来源有限,养不了太多人。


如果哪个孩子实在不是练格斗的料,恩波也只好狠心将他送回去。


因此,所有孩子都拼命训练,哪怕流尽最后一滴汗,也要坚持下来。



他们每天对着沙包挥上千拳,每一拳都用尽全力,就为锻炼肌肉记忆。


他们每天和同伴对打,流血受伤是家常便饭,但没有一个人喊疼,只是咬紧牙关再来一回合。



因为在这里,小龙有了自己的偶像——UFC格斗巨星“嘴炮”。


因为在这里,阿杰有了自己的梦想——拿到UFC金腰带。


更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够逆天改命的机会。



16年时间,俱乐部改变了许多孤儿的命运,有人荣获全国散打冠军,有人成为武警干部,有人创业经商。

    恩波培养的UFC选手苏木达尔基 | 图源:红星新闻   


阿杰和小龙,只是2/400。


可命运总是起落无常,网友的举报、媒体的推波助澜,将恩波格斗俱乐部置于风口浪尖。


甚至惊动了当地教育部、公安机关和民政机构,采访的媒体和调查的公安干警纷纷涌向这个小小的俱乐部。


一个叫小伍的孩子,就因为在采访时说了一句:“有时候累得不想训练了。”


被无良媒体随意篡改,把恩波塑造成无恶不作的黑心资本家,招引来更多网友“充满正义感”的讨伐。


小伍为此愧疚了许久,不再敢面对镜头张口说话。


面对四面八方的网络暴力,恩波度日如年。


恶语一句三冬寒。



网友的每一句话,都像钢针一样扎在这个男人心里,他愤怒,他委屈,但他的反抗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没有回音。


经过数月调查,恩波格斗俱乐部洗脱嫌疑,但孩子们得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那段时间,所有孩子胆颤心惊地盯着教练手中的电话,因为一旦响起,就意味着某个人要被接走。



阿杰离开那天,他爷爷来了。


他眼里含着泪花,趴在地上死活不肯走,嘴里不停哭诉着:“我不回去,我不回去,回家只能种地吃芋头。”



但爷爷不理解他对俱乐部的感情,生拉硬拽逼他签下“同意离开协议书”。


阿杰来恩波格斗俱乐部时,两手空空,只有身上一套破旧的衣服。


走的时候,他提着一个大行李箱,里面塞满了师兄弟和教练赠送的衣服和鞋子。



一件件崭新的衣裳,证明这不是南柯一梦。


土地还是那片贫瘠的土地,但一颗小小的种子已然破土而出,只需要时间和坚持的灌溉,必然会生根发芽。



转眼五年过去,阿杰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13岁那年,他加入了泸沽中学拳击队,白天上学,晚上练拳击。


由于在恩波格斗俱乐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刚入队就可以和16、7岁的一线队员训练。



同龄人还在练习怎么出拳,他已经跟老队员打得有来有回。


拳击比起其他运动,不仅同样辛苦,还经常被打得满脸是血,缠绷带、涂跌打药酒是家常便饭。


很多队员吃不了这个苦,练到一半就退出了。


阿杰不怕,他说:“如果你被打出血,那只能说明练得还不够好。”


一年又一年的挥汗如雨,终于让阿杰收获了回报。

      图源:红星新闻   


2019-2022年,他分别夺得四川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男子50公斤级冠军、乙组52公斤级冠军、两次甲组52公斤级冠军。


年仅15岁,便入选“国家一级运动员”。

      图源:红星新闻   


曾几何时,他还只是一个期盼着下顿饭不是芋头的瘦弱小孩。


如今,他站在领奖台,可以自信地对家人说:“以后就由我来扛起这个家。”


他的梦想也变得更加远大,他想进国家队,想去奥运会拿金牌,为国争光。


恩波为他埋下的那粒种子,终于开花结果。


不止是阿杰,藏族小伙班玛夺基也在恩波的培养下,逆天改命。


10岁那年,因为交不起15元学费,他被学校拒之门外。


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放牛羊。



好在,经过他人介绍,班玛夺基知道成都有个格斗俱乐部,那里吃住免费,有困难的孩子都可以过去。


12年时间,在恩波的培养下,他靠双拳走出了大山,签约亚洲最大的格斗赛事品牌ONE冠军赛,成功走向世界,成为亚洲知名的藏族拳击手。

      图源:网络   


格斗场上勇猛凌厉的他,被导演王光利一眼相中,邀请出演电影《金腰带》的男一号,半只脚踏入了娱乐圈。



2017年,班玛夺基家乡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10570元,可他光是打一场拳赛的出场费就高达10万。

      图源:班玛夺基BMDJ   


对此,他感谢命运的眷顾,更感谢恩波的无私。


每次打完比赛,班玛夺基都会将70%寄给家里,再拿出一部分给俱乐部的孤儿们买新衣服和运动鞋。


因为出身贫寒,他更懂逆天改命的困难。


他希望像“干爹”恩波那样,将希望的火炬接力下去。


还记得张桂梅吗?


那个在大山深处创造“教育奇迹”的女校长。


在云南,她目睹了太多因重男轻女而造成的悲剧。


女孩一出生,要么就被亲生父母丢到福利院弃养,要么沦为生育工具,一辈子只围绕着种地干活、生育小孩两件事。


为此,张桂梅誓要让这里的女孩接受教育,拥有改变命运的能力。



51岁那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华坪女高。


十几年来,张桂梅的每一天都是陪着学生跑操、上课、吃饭、自习度过。



她中年丧夫,无儿无女,这些孩子就是她的全部。


由于过度劳累,张桂梅被查出患有血管瘤、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7种疾病。


她不听身边人的劝阻,扛着重病的身躯,执意将所有积蓄投入到学校里,就为了孩子们能安心上学。


在她看来,自己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



这些年,也有许多好心人向华坪女高捐款。


为此,张桂梅在教学楼的墙上挂了一个又一个牌子,上面罗列着每一位捐款的好心人。


她说:“希望孩子们每天经过这里时,可以牢记所有帮助过她们的人。”


但她不希望孩子们回报自己,回报华坪女高。


华坪女高有一条校规:高考结束后回校办完手续,就不允许再回来。


这是为了卸下孩子们身上的包袱,让她们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不再回到大山深处。


华坪女高建校11年,有1645个女孩子走出了大山,考进了大学。


有人考上厦门大学,有人考上武汉大学,有人考上四川大学……


她们的命运就此改变,不再任由父母摆布,可以自己选择。


面对张桂梅含辛茹苦地付出,她的学生诠释了什么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很多学生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全都自愿捐给母校。


一个叫周云丽的学生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教师编制,毅然回到华坪女高当一名数学老师。



她从张桂梅手中接过教科书,带着下一批孩子继续逆天改命。


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起伞。


这样的故事,还发生在东北「虎爹」柏剑身上。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体育老师,却在27年间助养了126个孩子。



这些孩子要么是亲生父母眼中无可救药的问题少年,要么是父母双亡的孤儿。


他们无人问津,不受待见,柏剑却把他们当成宝。



为抚养他们吃饭上学,柏剑欠下几十万外债。


为了挣钱,他扫过大街、卖过盒饭、参加各种有奖金的比赛,甚至除夕夜还要出门捡废品。


只要能挣钱,柏剑不在乎自己有多累,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以至于年近半百还没有结婚,因为没有女生瞧得上柏剑的“条件”。


在柏剑多年的努力下,他助养的孩子中走出了6位国家一级运动员,70多位国家二级运动员,还有48个孩子考上大学,4个研究生在读。



可以说,柏剑将自己的人生裁剪掉一部分,只为延长孩子们的未来。


更感人的是,这些孩子没有忘记柏剑的付出,他们心怀感恩,选择成为第二个“柏剑”。


他们燃尽自己的光和热,点亮一个又一个孩子灰暗的前路。


知晓恩波、张桂梅、柏剑的故事后,最令我动容的,不仅仅是这三位无私地付出,还有班玛夺基、周云丽这些孩子们。


他们从不怪罪上天给予的死亡开局,只要哪怕有一滴雨露青睐,就能像野草般疯长。


他们不会像蒲公英那般遇风飞走,而是屹立原地,为身下尚且孱弱的同伴遮挡风暴。


爱在接力中传递,最终,荒地变成绿洲,无望被希望填满。


无数孩子们原本黑暗的前路被照亮,从此灯烛辉煌。

参考资料:

1.《凉山“格斗孤儿”归来:教育扶贫,如何照亮他们的人生》——红星新闻

2.《格斗“孤儿” | 笼里有梦,笼外无依》——剥洋葱people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