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红柿妈妈
又到假期了,孩子不用上课,不少父母最纠结的问题就是:时间多了,要不要给孩子报个什么兴趣班?
相比于每天惦记怎么玩的孩子,大人总是有操不完的心。
1
每年花十万给孩子报兴趣班,最后可能没什么用!
之前有位妈妈表示,自己每年都要给孩子花十万,用于交一些兴趣班的学费。
她觉得:小时候多培养些兴趣,长大后才能多才多艺,而且别的小孩也学,绝不能让自己娃输在起跑线上。
结果她孩子到最后一件拿得出手的才艺都没有,虽然什么都会一点但都不精,而且成绩也不好,上初中后就全断了兴趣班了。
这位宝妈作为过来人,付出的代价真大还没成效,真的很扎心的事实,每年给孩子投那么多钱学兴趣班,最后可能真的没什么用。
我家大宝今年读二年级了,他从幼儿园开始报兴趣班,最多时候,一起学画画、跆拳道、打击乐,都是他自己要求的。
3种兴趣,在一众孩子里真不算多,可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写作业,剩余的时间全被这些所支配。
而且,无论是画画还是跆拳道,都是需要时间去练习吧?可大宝的时间根本不够,学了两年,全都马马虎虎拿不出手,最后还是自己要求专心学画画。
《荀子·劝学》中说:“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意思是腾蛇虽然没有脚,但它凭力大无穷就可驰骋天空,梧鼠虽然能跑、能飞、能游泳、会爬树、打洞,但因无精通,还是灭绝了。
所以,别总想着“技多不压身”,要知道还有一句话叫“贪多嚼不烂”,所以家长们在兴趣班上最好别太贪心了。
孩子小的时候就学得马马虎虎,等长大后时间被课业压缩,再也没时间去搞那些被逼着培养的粗浅兴趣了。
最后,花的那些时间、金钱、精力,最终都变成了没用的东西。
2
孩子为什么要上兴趣班呢?
在我的理解中,它是为了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修养与生活品质,也是为了培养一种爱好,让人在繁忙或压力大的时候,能有一个心灵休息的港湾。
当然,如果孩子真的把兴趣发展成职业,日后成为一位声名显赫的艺术家也不是不无可能。
可惜,或许是因为进入了内卷的怪圈,现在家长给孩子报名兴趣班,变得越来越纯粹了。
说说几个我身边常见的原因吧:
第一种:奔着升学的目的
现如今,综合素质评价已经被纳入高考范畴,孩子是否有艺术方面的特长,参加过什么艺术活动,也成为了加分项。
只有学习与艺术两手抓,才能在高考的时候领先别人一筹!
第二种:不能比别人差
我有个朋友,孩子三岁才刚上幼儿园,话都说不明白呢,却已经上了4个兴趣班。
我问她:“能听懂什么?”
朋友也不在乎:“就算听不懂,多听听多受点熏陶也是好的,而且别人都学他不学?还不让人落下十万八千里。”
说白了,还是潜在攀比心理在作祟。
第三种:弥补不足
这种也很常见,孩子的性格都大有不同,有的顽皮好动,有的老实内向。
为了能让孩子动静相宜,与他们性格截然不同的兴趣爱好,就成为了父母的最佳选择。
太调皮了?那就去学象棋、国画吧。太安静了?街舞、运动绝对让他一刻也静不下来。
3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到底是培养兴趣,还是在给孩子强加负担?
之前就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小孩去报警,要求不和爸妈在一起生活。而原因呢?还不是因为妈妈逼得太紧,报了许多班,没一个是自己喜欢的。
有人可能当个搞笑故事一扫而过,可我只看到了孩子在高压下沉重的心理负担。
那么,在培养兴趣这个问题上,我们到底要怎么做?
1.想清楚是培养兴趣,还是发展特长
如果是培养兴趣,其实自己抽时间多陪孩子探索,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有明确的兴趣,想发展成特长,再去找专业的老师。
2.重在精而不在多
多才多艺听着好听,但是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不是每个人都是达芬奇,在各个领域都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普通人,能花一生的时间去钻研一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3.干脆利落
发展兴趣,看孩子有没有天赋是很重要的。
同事张姐觉得女孩就应该会弹琴跳舞,于是逼着女儿学。可小姑娘真的没天赋,学了多年最基本的考级都成问题,老师都不忍心了。
所以,要学会及时止损,真不是那块料就别逼孩子,不然耽误的不是孩子的时间?
4.尊重孩子的想法
这里是重点:在兴趣这件事上,别替他们做决定,人生是属于自己的。
别说孩子喜欢的东西没出息、没发展,他们喜欢,就是最大的价值!
最后,我还想说,如果孩子真的不想上兴趣班,一门心思想学习,那就别逼得太紧,偷着乐还来不及呢。你说对不对?【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