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妈后,你是不是每天要花好几个小时哄娃睡觉?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是“哄睡战争”拉开序幕的时候:
有的宝宝每次都要含着乳头入睡,睡着睡着又醒来吸几口,给他拔掉立马就醒;
有的宝宝必须抱着在房间里晃荡几个小时,一放到床上就醒,屁股就像装了雷达;
奶睡—哭醒—抱睡—落地醒—抱起又奶又哄,每一次哄睡仿佛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让人身心俱疲。
要是你不奶不抱,宝宝干脆就不睡了,伴随着凌晨的星光,瞪着眼睛看着你。
宝宝之所以喜欢奶睡抱睡,是因为在吃奶和被怀抱的时候,他会感到温暖又有安全感,这种放松的状态很容易入睡,哄睡成功率也很高。
那奶睡抱睡非戒不可吗?并不是。
不管是奶睡还是抱睡,我们本质上都是为了安抚宝宝,让他更快入睡,睡得更好。
如果说,宝宝对奶睡抱睡的依赖性并不高,只是入睡时借助一下,睡着后不会频繁醒来,白天小睡也很有规律。这种情况下不用着急戒除,之后可以根据宝宝的接受程度,慢慢调整哄睡方式。
这里强调需要戒除的情况,是指宝宝“不奶不抱就不睡”,即便睡着了也不安稳,夜里会不停醒来,吃几口奶或抱一抱后才能继续入睡。
这样不仅我们自己睡不好,天天顶着个大黑眼圈,也不利于宝宝养成自主入睡的好习惯。
一般来说,0~3 个月的宝宝还不具备自我安抚入睡的能力,奶睡抱睡也是难免的。等他到 4 个月以后,就有能力安抚自己睡觉了,这时就可以考虑帮他戒除了。
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是,除了奶睡抱睡,还有很多哄睡方式可以安抚宝宝,比如拍一拍、用安抚奶嘴等。这些哄睡方式根据大人的介入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等级,就像一个金字塔。
金字塔的底层是奶睡,这是最高级别的哄睡方式。自主入睡是最低级别的哄睡方式,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哄睡方式级别越高,戒除越难。
谁都想让宝宝快速学会自主入睡,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一个习惯奶睡的宝宝,直接跳级学习自主入睡,就好比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直接跳级上高中的课程,一个字“难”,而且还容易崩溃。
所以,我们需要慢慢来,用“抱睡替代奶睡、拍睡替代抱睡、声音哄睡替代拍睡”这样逐级替代的方式,让宝宝逐步学习和适应,把一个个坎都跨过去,最终做到可以自己睡。
具体的哄睡降级方式罗列在下表中了,你可以先收藏起来。每到一个新的阶段,再拿出来看看下一步该如何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哄睡降级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同一级别的降级,比如抱着来回走动→抱着原地不动,这些都属于抱睡的降级。
每次哄睡时,我们都可以尝试用低一级的方式哄睡。比如说,原来宝宝习惯了抱着来回走动,现在每次哄睡时,先抱着原地不动。
如果宝宝能快速入睡,并且睡得比较好,那明天可以尝试再降一级。如果宝宝崩溃大哭,我们可以暂时改回抱着来回走动,给他熟悉、适应的时间。
另一种是不同级别的降级,比如奶睡→抱睡→拍睡。一般坚持一周左右,就能成功降到下一级。
和前面不同的是,如果已经实现了不同级别的降级,我们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便宝宝哭闹,也尽量不反复。因为如果宝宝重新尝到了高等级哄睡方式的“甜头”,可能会让之前的努力泡汤。
在降低哄睡等级的过程中,你可能会经历宝宝哭闹,或者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这些都会让人感到无奈、抓狂甚至崩溃。但养成一个新习惯,本身就是一件有挑战的事,如果只尝试了几天就果断放弃,那就很难见到风雨之后的彩虹。
但如果你什么方式都尝试过了,宝宝就是不肯戒奶睡抱睡,也没必要让自己太过紧张焦虑。正如《婴幼儿睡眠圣经》所说,世界上有 20% 的宝宝,就是天生难哄。面对这样的娃,熬过等待,静等花开,也未尝不是一种方法。
科学育儿很重要,但是妈妈和宝宝都接受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
妈妈们都在聊:
.